歐亞帝國的邊境──衝突、融合與崩潰,16-20世紀大國興亡的關鍵(上下冊不分售)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里博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07月01日
ISBN:9789862624296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帝國邊緣,天高皇帝遠,

無數戰爭與世界危機,都爆發在帝國的邊緣,

最終讓國祚數百年的五大帝國在短短十多年間一一崩解。

 

 

✽邊境是各大帝國的第一道防線,卻也埋下帝國崩解的第一道陰影

✽本書從地緣文化重新解讀帝國邊緣的歷史,縱橫比較近代五個大陸型帝國

✽不只關注帝國向外擴張的性格,還有國家治理的實務層面

✽當邊境衝突提升成意識形態衝突,個人的國家歸屬該如何決定?

 

 

◎榮獲世界史學會圖書獎(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

◎延請專家審定導讀:政大民族學系趙竹成老師(俄國)、政大歷史系廖敏淑老師(清帝國)、輔大歷史系陳立樵老師(伊朗)、中正歷史系杜子信老師(哈布斯堡王朝)

 

來自邊境的警告

你知道嗎?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為止,無數戰爭與世界危機,全都爆發於帝國的邊緣。從波羅的海到日本海之間,克里米亞戰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一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以及韓戰,皆爆發在這些邊境熱點,甚至冷戰的開始與結束也是如此。

 

歷史悠久的大帝國

近五百年來,歐亞大陸上曾有過五個大帝國,哈布斯堡王朝、俄羅斯帝國、鄂圖曼帝國、伊朗帝國以及清帝國,他們在不斷變動的軍事邊境上進行擴張,並以戰爭、外交和文化手段彼此對抗,而受統治的臣民也努力維繫自身文化、捍衛自主權。這些帝國的統治相當實際且有彈性,懂得利用征服、移墾、改宗與收編菁英來讓帝國延續。不過,既然各大帝國能在歐亞邊境上彼此對抗好幾世紀,又為何在進入二十世紀後,短短十年間一一崩解?

 

轉型失敗的後果

在波羅的海東岸及南岸地區、多瑙河中下游地帶、東歐大平原、高加索地峽、外裏海地區及內亞草原,帝國在這些邊緣交錯之地遭遇軍事上的失利,各自開始進行無數改革。為了維持統治,帝國開始接受西歐的憲政思想、軍事改革、文化實踐和經濟滲透,也建造超越族群的帝國意識型態,但接受新思想的人民卻無法再認同帝國的統治和制度,最終導致它們都在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三年間因為革命和戰爭而相繼瓦解。

 

生活在帝國的邊緣

有帝國就有邊緣,我們生活的臺灣,也長期處於帝國的邊緣,從明、清到中國皆可說是如此。在邊緣地帶有文化交流,更有許多文明衝突,在一次次的軍事征伐裡,不見得能促使族群的融合,而可能把各具特徵的族群區隔開來。舊帝國已經在上世紀崩解,新的無形帝國仍在繼續,邊緣究竟等同於失去資源,或是更具彈性與生存力,都值得我們從前人的經驗一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