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朱耀偉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2016年03月01日
ISBN:9789888365302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香港粵語流行歌詞與香港流行文化的關係密不可分,回看以往的歌詞主題、用字等可窺見當時香港的生活和面向;朱耀偉教授長年研究香港粵語流行歌詞,他認為「研究香港流行文化是細水長流的工作,是對香港社會的文化責任的承擔」。

本書原名《香港流行歌詞研究:七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多年後再版時為方便讀者分成兩冊出版;現今新版將「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重新排版分一套兩冊。

(I)上冊圍繞八十年代中後期的多元發展:研究的詞人包括因葵、林夕、陳少琪、劉卓輝、Beyond、周耀輝、周禮茂、小美、唐書琛、何秀萍、李克勤、黃凱芹、劉德華等等。
八十年代中期興起樂隊熱潮使粵語流行樂壇起了革命性的改變,同時帶起的新詞人浪潮使香港詞壇起了一次重要的興革;另一件重要樂壇大事是商業電台第二台全面播放中文歌曲運動,粵語流行曲得到更大的創作空間;七十年代與八十年代初期的詞人逐漸減產,詞壇的發展空間更大,變得更為多樣化。

(II)下冊集中九十年代開始的新局面:研究的詞人包括葛民輝、林海峰、古倩敏、李敏、張美賢、梁芷珊、黃偉文等等。
樂隊潮流再不如前,卡拉OK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一部分,龐大市場使唱片工業生產轉型,曲詞也因此傾向容易上口的歌曲與不痛不癢的情詞;黃霑所謂「滔滔兩岸潮」的時代,讓香港流行歌詞的語言變得比以前更「混雜」;不再如八十年代的多姿多采,可以說是青黃不接;可幸有個別新詞人的奇思妙想,以及獨立唱片公司、非主流歌手、第二次樂隊潮流,都為詞壇注入新養料。


作者簡介:

朱耀偉教授,現任香港大學香港研究課程課程統籌主任;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及人文學課程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全球化、後殖民論述及香港文化,著有:《後九七香港粵語流行歌詞研究》(與梁偉詩合著)、《光輝歲月:香港流行樂隊組合研究(1984-1990)》、《音樂敢言:香港「中文歌運動」研究》、《音樂敢言之二:香港「原創歌運動」研究》、《詞中物:香港流行歌詞探賞》、《歲月如歌:詞話香港粵語流行曲》、《香港流行歌詞導賞》(與黃志華合著)及《香港歌詞八十談》(與黃志華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