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可算是近來最熱門的名字,不管在投資雜誌,節目,甚至學術上都是常出現的詞語。適逢今年原本打算11月上市的螞蟻集團,在上市前一天突然宣佈計劃暫停。直至現在,還不停有消息傳出集團被要求出售部份旗下金融公司股權等。這不禁讓人反思在金融科技及大數據憧憬之下,是否應該停一停,想一想實際的情況呢?剛好張化橋及張杼航編著的 《中國債務危機解密》正讓我們了解當今金融科技,中國債務以及其宏觀的情況。 全書共十七章,我把每章的重點簡單地作記錄。 次貸的背景及負面影響 相關金融機構相繼倒閉 「毀掉一個年輕人的辦法,就是跟他談財務自由,也可以鼓吹消費信貸」及辛克萊爾的貧困山區的村婦供貸來說明次貸只會製造貧窮,惡化貧富差距。 中國壞賬:騙子及老賴橫行 中國壞賬:催收公司眾多,當中關係鏈難以型成系統化整理。 中國壞賬:政府和司法系統不配合,導致雖有《個人破產法》,但都沒有成效。 金融危機根源在次貸 信貸在各國GDP的佔比 特權及國營企業 利率上限 抓手:螞蟻及微眾銀行 房抵貸和車抵貸的情況 下一輪金融危機 就在眼前 壞帳由來:追業績,優質客減少,唯有吸納次質客。 中國企業都擁有自己的金融機構:自帶光環,錯誤觀念:淨利潤高,印鈔票 居高不下的利差 合適借款人在哪兒? 雷曼,日本上限20% 現在中國鼓勵了欺詐性借貸、騙貸和不負責任的借貸習慣、消費習慣。 全球普惠金融如何失敗 借貸到窮國家 - 利息負擔不起,惡性競爭,壞帳 要脫貧,搞大工業 未有有說服力的研究在於借與不借 歐美金融科技舉步維艱 Capital one, LendingClub, Zopa 中國金融供給過剩嗎?從宏觀槓桿率、小微企業貸款和消費信貸規模看中國金融供給 貸款消費的回報率超出貸款成本,會讓人變得更富有,良性循環。相反,就是更窮及破產。在缺乏自制能力下,財務自由演變為枷鎖。 從數據顯示,中國信用卡餘額遠超美國,信貸並非藍海。金融機構需放慢發展速度,更審慎發展消費信貸。 澳洲:超前消費的信貨案例 Afterpay,4%售價於商家扣除為服務費,為消費者提供56天的免息分期付款。 違約損失在 1%(在沒有抓手的情況下) 認為自己不是信貨機構 沒有信用記錄和分析 中國類同的企業,阿里巴巴的花唄是有淘寶及支付寶帳戶的抓手,比京東白條和樂信更強。 歐美小微信貸和消費金融大檢閱 企業分析 GreenSky INC, Funding Circle, BDC, Social Finance, Affirm, OnDeck, Amigo Loans, Lending Club. 模式跟中國不約而同,分別在於歐美國家有一套法律和信用評級制約欠款不還的消費者。 墨西哥跟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 由於政府過度依賴自由市場,勞動力長期外移,貨幣貶值壓力而造就不同的結果。 消費金融龍頭 Capital One 今安好? 分析Capital One, 營運模式,業務範疇,差異化:個性化定價,數字驅動和測試學習,以及最近因經濟及行業同質化帶來的影響。 中國互聯網金融的慘痛教訓 中國P2P平台及近十年的情況。 P2P網貸三大風險。 螞蟻金服估值 被市場高估 五大板塊包括:支付,信貸(花唄和借唄),財富管理業務,保險業務,徵信及技術輸出板塊 螞蟻希望由一所金融公司轉至科技公司,從而提升估值,但擬於信貸業務到頂及技術輸出前景,相信較早前的上市被撒消的估值已經透支了未來了。 金融科技 盈利是幻覺 金融壹賬通,五大業務:實施,業務發起,風險管理,運營支援,實施後支援。 業務主要依賴母公司平安集團 成立以來持續虧損 跟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一樣以上市為退路 陸金所只有以債權交易所為出路 但並非以銀行間交易市場,欠缺保障性 微眾銀行:優勢、經驗難複製 成功三大因素:12億活躍用戶,小額短期信貸為主, 完全立足線上、科技驅動 挑戰:面對眾多巨頭的競爭 消費金融的未來是什麼? 捷信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 沒有特別的抓手 收藏壞賬 互聯網介入,信用污染 大數據催收需完善法規配合 催回率:發達國家:77%,中國:33% 需有完善的徵信體系及失信懲戒等法律法規 大數據徵信 需穩重而行 百行征信:統一處理,防止數據孤島 後記:內債與外債 歐美國家的銀行向借貸國家拖高壓,迫使這些國家借IMF的過橋貸款,大力削減政府支出。 中國在IMF沒有話事權 落後國家,創業是被迫的,小微貸扶持是無補於事,勞務輸出只會使國家沒有生產力。 中國有大量勞動力,語言問題不易勞務輸出,國企承擔易虧損項目,讓民企有生存空間。 中國股市及財富管理放任自流抵銷部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