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實無法修復時,擁抱受傷的心靈,用愛接納脆弱的彼此。
這是邀請你慢下來,允許自己被安慰、學習安慰他人的一本書。
★精神科醫師示範如何學習安慰★
法國書評:這是一部安慰的聖經!
法國讀者:我生平首度為了一本書,前後買了四次來送人!
安慰就是愛,接受被安慰,就是接受被愛。
我要如何告訴你,那些絕望的困境,有一天會過去?
我要如何對你說,堅強一點,每個人都是這樣長大?
我要如何讓你知道,失去摯愛的悲傷,生命的亂流,毫無預期的痛楚,
都能夠一一自我修復……
但語言如此有限,當我們需要安慰,說什麼都變得多餘……
本書作者法國精神科醫師克里斯多夫.安德烈曾經視「安慰」為無物。
他總認為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他只提供治療;
身為一個作者,他負責解釋與鼓勵;而作為一個人,他給予撫慰。
但有一天,他生了重病,治療中他焦慮、厭世、悲傷,他渴望安慰……
即使一抹微笑、一聲鳥鳴、一絲善意,都能夠改變心境。
於是他發現「安慰」,不僅僅是一時的慰藉,而是一種與風暴共存的方式;
安慰是一條紅線,貫穿我們整個人生,讓我們重新與世界連結。
當我們需要安慰,我們能接受安慰嗎?當別人需要安慰,我們能給予安慰嗎?
這是一本精神科醫師追索「安慰」的感性問答,他大量研究從文學、藝術、大自然來探求安慰的本質,他分享患者的證言,讓我們強烈感受安慰的脆弱性和強大的力量。在抒情的論述中,我們敞開心懷,學習安慰的智慧,重新品味人生。
安慰,其實是和幸福一樣東西,只是被擋在不幸的暗光下。
而被安慰,就是願意相信這一點:是的,一切都未曾結束。只要一份幸福,便足以讓一切重新開始……
本書特色
精神科醫師的理性之眼 ╳ 暢銷作家的感性之筆
◎作者引用許多心理學知識與諮商案例,架構清晰, 從安慰的定義出發,到提出具體的安慰準則與佳例, 帶領讀者認識安慰的必須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提供或接收安慰。
◎以文學、哲學與神學等豐富視角,詮釋日常中複雜深刻的情境, 包含生活中突如其來的傷感,到如何安慰失去孩子的父母、 陷入絕望者的憤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