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管教變成虐待——多角度剖析兒虐事件的真實樣貌,守護孩子健全成長機會的教養省思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金智恩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東販
2023年05月29日
ISBN:9786263298637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2021年,南韓地鐵站的一則廣告】

 

Q:請選出以下必須體罰的孩子

□ 拿食物玩鬧

□ 沒有提早寫作業

□ 不聽父母的話

□ 在公共場所跑來跑去

 

仔細想想,選好了嗎?

 

答案是──【體罰就是虐待,沒有該打的理由,也沒有該打的孩子】

 

 

「我的孩子遭到幼兒園老師虐待,但婆婆卻是加害關係人」

作者孩子曾遭到老師的虐待,發生地點卻是在婆婆經營的幼兒園。

當時轟動南韓的濟州島虐童事件,隨著調查加害導師不斷增加,

受害兒童總共29名、共發生350多起虐待事件。

作者同時站在被害者與加害關係人的立場,觀察並記錄痛心的過程與醒悟。

 

「監視器畫面令人衝擊,施虐的老師也會有抱起孩子疼惜的模樣」

教育現場、家庭正發生偽裝成管教的虐待,

只能聽從大人指示的孩子表達能力尚未成熟,事件發生當下難以察覺,事後難以追蹤,

而社會環境長期的既定觀念、對於兒童虐待的認知不周全,

因此兒童虐待事件才會時常出現各執一詞、難以明確釐清的狀況。

 

「小孩講不聽就是要用打的!」

「我們小時候還不是這樣被打,有怎樣嗎?」

「唉,現在小孩都碰不得,真是太好命!」

「打罵是為了孩子好!」

如今還有許多人認為,輕輕打幾下警告、稍微罵幾句算不上虐待。

然而──

教育是針對「犯錯的行為」,虐待則是針對「犯錯的孩子」。

將重點放在讓孩子了解「犯錯的行為會導致什麼結果」是教育;

將重點放在「為犯錯行為付出代價」是「虐待」。

我們必須明白,辱罵或者使用身體暴力的行為,絕對不是管教!

 

「我不乖,所以要打。」

「老師說爸爸、媽媽會難過,所以不可以跟他們說。」

家庭對嬰幼兒來說就像全世界,幼兒園老師則是孩子進入社會生活遇見的第一個大人。

父母、教師之於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孩子會像海綿一樣吸收大人給的指導、情緒,

在身心發展最重要的時刻,管教方式就是影響他們一生的關鍵。

必須即刻終結更多的兒童虐待發生,守護孩子健全成長的機會!

 

實際案例、數據帶領觀察與思考

停止以管教為名的虐待,正視切身的兒童虐待問題!

跳脫閱讀媒體報導、輿論炒作的常見角度,

引用近年發生於南韓的真實事件,比較當地法規與統計數據,

從虐待事件當事人、多年現場觀察者的視角

重新建立認知,跨出遏止兒童虐待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