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所有人的世界哲學史——哲學發源不只在希臘?佛陀與斯多葛都談「不期不待不受傷害」?跟著113位哲人掌握縱貫三千年的人類思潮脈動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羅伯特.索羅門,凱瑟琳.希金斯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麥田出版
2023年08月01日
ISBN:9786263105188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從蘇格拉底到西蒙波娃、從宇宙起源到個人存在焦慮,

第一本帶你探索全球四大洲、古今哲人思路的世界哲學史讀本!



▍本書特色

1.   舉凡早期印度哲學、基督教的誕生與變革、笛卡兒的心物實體二元論,再到康德的理性三大批判等。本書從西元前人類文明初萌芽之際開始爬梳二十世紀末為止各時期的代表哲學家及思想。

2.   有別於常見的哲學導論與哲學史書籍,當我們談論「哲學」,往往多聚焦於西方哲學傳統,本書廣泛論及印度、中國、古希伯來乃至非洲、美洲等地區的「哲學」發展,視野廣闊。

3.   作者用不到三百頁的篇幅,明快精確地介紹涵蓋三千多年的哲學史。無論是初探哲學的入門讀者、欲有效率地綜覽哲學發展的學生,以及對人文思潮及歷史發展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在本書中獲益良多。


「知識」、「人文思想」、「現代性」、「女性主義」……

這些詞彙如今反覆出現在公共議題的討論上,

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是怎麼誕生的?


本書帶你探索自古至今、世界各地的各種思潮如何萌生,

認識一代又一代的「愛智者」累積3000年最偉大的心靈成果──

  • 原來不同時期、相隔千里的孔子與亞里斯多德都強調人的德行?
  • 墨子與伊斯蘭教竟都同時主張和平正義,也致力於發展軍事戰略?
  • 古印度人在思考宇宙起源時,竟把宇宙想像成人類……
  • 現代哲學之父笛卡兒問:如果我們在做夢的時候總把夢境當作現實,那我們的人生會不會是一場夢?
  • 根據存在主義大師卡繆的思考,假設生命不值得活下去,人類是否應該自殺?


本書共分三大部分,一路從人類文明初萌芽之際,爬梳至二十世紀末為止各時期哲學家及思想。由哲學的初始談起,最後展開對理性、人性及生命的反思。有別於一般著述多由古希臘開始談起,作者著眼於哲學的世界發展,以簡明的文字梳理三千年的時間,成就一部地理跨度極廣的哲學史,更令人驚嘆原來世界各地的哲學思潮竟是遙相呼應。不論是初探哲學領域的入門新手、想綜覽人文思潮發展的讀者,都可以從中領悟:人類如何認識世界,又是如何審視自己,反思當下的人性,在廣博的哲學思潮裡思考該怎麼活出幸福的人生。


▍精采摘錄

1.   哲學的故事並非哲學家的集體傳記,而是一幅觀念世界的抽象畫。在本書中,我們試圖呈現的是這幅抽象畫的其中一個版本。我們要從哲學的全球性中(或多或少)捕捉普世的人類特質……


2.   就某種形式而言,哲學觀念是普世性的,例如對自然與自然力的看法,以及對人死後靈魂寄居何處所產生的疑問等等,其起源可上溯至幾萬年前的史前時期。尼安德塔人舉行喪葬儀式,表示他們相信人死後仍繼續存在。關於靈魂與眾神,以及其他人類感官知覺不到的存在與力量,人類對這些事物所形成的觀念也有很長遠的歷史。


3.   理解存在主義時最常出現的錯誤,是將存在主義對於「意義」與「無意義」的強調與對於自暴自棄或存在「焦慮」的說法混為一談。連卡繆也堅持,荒謬不代表人有自暴自棄的權利。尼采鼓勵我們「歡愉」,齊克果談論「福音」;對海德格與沙特而言,「焦慮」這個相當受重視的情感是人類狀況的核心,是自由與自我覺察的表徵,而非自暴自棄的理由。


4.   哲學一直是最能代表人性的學問,我們現在需要的或許不是更精微的思考,而是更大的包容。我們不需要變得更聰明,相反地,應該成為更好的聆聽者。畢竟,哲學應該是包容世上所有思想的學問,是對智慧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