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遇見一個人──薩提爾精選集1963-198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John Banmen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楊東蓉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心靈工坊文化
2019年06月18日
ISBN:978986357151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發掘每個人深藏內在的自我療癒潛能,就能帶來成長與轉變


人的內在都蘊含了所需的滋養資源。我的治療就是協助人們接觸並學習如何運用潛能,進而創造出一個成長系統。──薩提爾


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以精神分析的執業背景,卻在 1951 年毅然闖入家族治療這片未開發地,並透過細膩的觀察本領和對人的信心與好奇,挽救許多家庭的危機,發展出著名的「薩提爾模式」(The Satir Model)。其中具像又實用的許多助人技巧,像是溝通模式(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冰山隱喻、家庭重塑等等,幫助人們探索自己內、外在經驗的差異,使人更認識自己、與自己的獨特性連結,時至今日仍影響深遠。


薩提爾不以病理學角度看人,相信人們有內在能量和資源,能夠學習並改變應對方式,過著更負責、更賦權的生活,並肯定單親、重組、非傳統的家庭型態,相信家庭運作良好的關鍵在於關係而非形式,這些想法都大大超越了她的時代,並與現代社會遙相呼應。此外她看重治療師對自己感受的覺察與應用,強調唯有當治療師能善待自己、與自己調合,才能在真誠的互動中對個案有正向啟發。


本書編輯群以知名心理治療師約翰.貝曼為首,精選薩提爾逝世前二十多年的教學文章,不僅畫龍點睛地呈現她一路走來的信念、風格、方法及實際案例,更帶領讀者見識薩提爾對治療的貢獻與時代意義。


「維琴尼亞.薩提爾身為家族治療創始人之一,她的創意是世界公認的。她堅信人們擁有不斷成長、改變和獲得新理解的能力,她的目標是改善家庭中的關係和溝通。她曾說過在療癒家庭的過程中,我們也療癒了世界。」──約翰‧貝曼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


美國家族治療先驅,也被譽為是近 25 年最具影響力的前五名治療師之一。她出生於威斯康辛州(Wisconsin)的一個農莊,父母親是德裔的科學家。薩提爾從小就是個小偵探,喜歡觀察大人言語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對人的內在世界充滿好奇。她曾修習精神分析,擔任過教師、社會工作者,秉持著對人的信心幫助過許多孩子與家庭。開始私人執業後,她在 1951 年首度進行家族治療,隨後在逐步探索中發展出獨創的薩提爾模式(The Satir Model)。


薩提爾相信人內在的力量,認為人們有能力為自己作出選擇與改變,可以更正向、更有效率地活出自己。她看重人們的自我價值,鼓勵治療師與自己的內在保持一致,將能觸動個案達到轉變與療癒。


本書特色


★宛如親炙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教學風采的11篇作品。

★每篇由1位資深薩提爾治療師引言導讀,親近易讀。

★薩提爾逝世30週年後的最新繁體中文作品,展現學派發展與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