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衛──壓抑、投射、成癮……我們用傷人傷己的方式保護自己嗎?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洪培芸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22年04月07日
ISBN:9789864062829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吃不停,不是放鬆;買不停,不是犒賞。

這是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情緒)+「合理化」(心態)+「成癮」(行為)。

 

心理防衛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傷人傷己的惡性循環。

 

 ◎特別企劃:15種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解析。

 

工作太累,買些名牌包犒賞自己,哪裡不行?

深夜裡一直吃高熱量食物,只是放鬆,不是嗎?

在公司被主管罵,回家就斥責小孩,我是在教小孩,有錯嗎?

 

但這些都是「心理防衛機制」,

看似保護自己,

但其實是逃避、傷害與惡性循環。

 

台灣第一本以最生活化的日常例子,剖析心理防衛+成癮的專書。

 

「心理防衛」是內在運作,「成癮」是外在行為;

兩者常相伴相生,讓彼此狀況更為惡化。

 

 ◆吃不停,你以為那是放鬆;買不停,你覺得那是犒賞。

→以食物及購物「壓抑」情緒,並「合理化」「成癮」行為。

 

◆在公司被主管修理,回家就怒罵小孩不寫功課?

→「轉移」憤怒給家中弱勢的替罪羔羊,例如孩子或太太。

 

◆太太總頭疼,且哀求,先生只好做所有家事。

→以「退化」行為獲取關愛,但卻是困住彼此關係的牢籠。

 

 ◆「別人的老公就是比較貼心。」

→「理想化」他人,自貶、看輕自己與另一半。

 

◆突然被裁員了,你拒絕承認

→「否認」事實,捍衛自尊。

 

心理防衛機制由佛洛伊德所提出,而培芸心理師認為心理防衛機制是:不成熟的生存策略,也就是:用錯誤的方式保護自己。

 

常見的有轉移、壓抑、合理化、投射、抵消、退化……以及暴食、瘋狂購物、破壞力強大的酒精和無法秒離開臉書等社交媒體的各式「成癮」。

 

這世上,從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毫無問題,沒有一絲一毫創傷。

 

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創傷,而不是將創傷轉移、偷渡給他人,甚至讓那創傷不斷侵蝕你,讓你無法從自我否定及沉淪裡脫身。在每次情緒風暴來時,請試著先覺察,而不是先祭出心理防衛機制來保護自己,因為這份保護,是反噬,是傷人傷己,是惡性循環;當你能溫柔輕撫創傷,生命也將遞上一個更真實與完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