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慾裡求生的苦與痛──拉斯.馮.提爾導演的「憂鬱三部曲」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王明智,陳建佑,王盈彬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無境文化
2021年06月10日
ISBN:978986060193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薩所羅蘭】策展:「憂鬱三部曲」


「憂鬱三部曲」:1. 撒旦的情與慾 (Antichrist)2. 驚悚末日 (Melancholia)3. 性愛成癮的女人 (Nymphomaniac)


不論你是否喜歡電影,是否看過這三部電影,這都不重要,我們會以有趣的方式來佈展它們;我們就是設定:「你不見得看過它們」來做準備的。


「佛洛伊德已死。」《撒旦的情與慾》女主角曾開精神分析的玩笑。這個玩笑太真實了,讓我們想喚醒佛洛伊德,回答謎題.......。


當我們談潛意識的情慾時,是什麼意思呢?說出來的性有多性呢?那麼電影演出來的情慾呢?它還是性嗎?它還隱身更撲朔的謎題?


我們談電影,不放映電影。薩所羅蘭邀請大家花一些些錢,來看我們創造不一樣的電影和精神分析的關係——不是用術語解剖或診斷電影人物,我們要在值得玩味的電影裡尋找出路,在臨床和非臨床之間,從診療室出發,走進電影世界,再走出來觀看臨床工作,替過渡空間創造出更多的想像。


與其說是「電影和精神分析」,或許說是「電影和臨床」更貼切。精神分析的論點,只是看事情的某種方式,這是我們的專業,但我們在此更要傳達的是,如何從電影學習看臨床,尤其是這三部以「憂鬱」為名的電影。


很多年前,精神分析領域曾有著一個疑惑,「在被分析前或被分析治療的過程裡,是否不能先閱讀精神分析的理論?」這個問題現在已經不是問題了,因為閱讀理論和實質體驗是兩件事,也就是,可以先看也可以不用先看,但是目前資訊取得便利,也許傾向是,大家都會先去閱讀相關資料。


而看電影這件事,我們將以精神分析的態度和理念,與它們對話,通常我們不會以正在上演的院線片作為對象,雖然我們不排斥這麼做。


你不必然得先看過這些電影,我們會說得讓你知道我們要說的,如果你事後想去看電影,那也很不錯,這或許代表我們已有了某種成功。我們在說故事的過程裡,一定會有一些些劇情爆雷,但是我們覺得,如果看電影只是因為某些爆雷就減損看電影的樂趣,這也怪怪的,難道電影只是劇情而已嗎?


本書特色


「憂鬱」是個謎題。它和「失落」的關係是什麼?失去自己或失去別人,何者是憂鬱受苦的篇章?我們有「他是我愛人」的說法,何以「他是我恨人」這句話卻悄悄失聲了?失去「愛人」(名詞)會失志和憂鬱,那麼失去「恨人」(名詞)怎麼如此陌生呢?就算你不曾看過這三部電影,相信你也能從文字裡,窺見精神分析和電影巧妙互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