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的表裏──解析日本美術館、藝術祭的特色與策展幕後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古賀太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嚴可婷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05月01日
ISBN:9789864086825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日本的藝術祭、美術館企畫展等活動經常吸引大量人潮參與,

你知道舉辦展覽通常會賺錢或賠錢?欣賞的過程舒適愉快嗎?

集結羅浮宮等知名博物館館藏的「某某美術館展」真的能看到一流的傑作嗎?


【好評推薦】

王俊傑/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教授

林育淳/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梁永斐/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

Miho/旅日文字工作者&「東京、不只是留學」版主


欣賞藝術展覽在近幾十年來對大眾來說已不是奢侈而遙遠的娛樂,美術館也成為策展人或學藝員展現豐沛想法與研究成果之競技場。即使是同樣的藝術作品,在不同展示場地、隨著燈光照明、陳列或展覽主題的差異,也可能帶給觀者嶄新的感受或刺激。


在看展風氣日漸興盛的這個時代,只要曾在日本的美術館欣賞過知名藝術家的展覽,多少都有人潮擁擠到很難從容觀賞的經驗。展覽數月期間突破五十萬入場人次的例子時有所聞,乍看似乎這是個喜愛藝術的國家,但細究日本各美術館的年度總訪客數,與羅浮宮、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這些動輒超過五百萬人次的世界級博物館相較卻又少的多。


因為日本的展覽多為由報社主辦、跟美術館租借場地的企畫展,而不像歐美主要是以館藏吸引遊客的「常設展」。像這樣媒體主導的狀況顯現出日本美術館展覽的特殊性,不但經常要花費巨資商借作品,也讓日本美術館的學藝員難以發揮所長。而過度依賴「某某美術館展」吸引人潮、確保營收的同時,也容易因為沓雜的人潮犧牲了參觀品質以及對國內人才的培養。


作者曾擔任過展覽企畫,負責向外國的美術館借調藝術品或將日本畫作推廣至外國展出,亦曾任藝術記者,故能在探究博物館的本質、學藝員的職責外從更多角度介紹日本的美術展覽特性及其「不健全的實情」。包括與歐美美術館運作之差異、門票價格背後的成本與相關單位利益關係等,也介紹了雙年展、三年展這類現代藝術祭的發展、變化,並推薦值得去參觀的美術館。希望藉由揭開展覽的幕後情形,讓藝術愛好者對這個產業具有更宏觀的理解,並造就有更多優秀美術館與展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