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典藏版)(精)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柄谷行人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林暉鈞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心靈工坊文化
2021年05月19日
ISBN:9789863572091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

顛覆文學史常識的快意之作

考掘文學建立過程如何成為精神史的框架

 

本書集結自作者發表於文藝雜誌的批評隨筆,其前身為1975到1976年間作者於耶魯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的課程材料的反思。這部代表日本後現代批評的經典著作自成書以來,受到極高的評價,隨著各國版本的陸續問世,在國際上產生廣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並非文學史,而是建基於「顛倒」和「發現」兩個概念的批判之作。一般普遍理解的「文學」形式:浪漫主義、寫實主義或自然主義,其實系屬同源,都建立在「風景的發現」、「內面的發現」和「自白制度」的前提上。「近代文學」的誕生不能單純放在歷史的連續性中思考,僅視為文學內部的佳遞承續,而是伴隨著「風景」、「內面」與「自我」的發現(發明)而產生的。

 

常識以為先有風景才有風景畫,先有內在心理世界才有心理描繪,以及先有現實才有寫實主義,卻遺忘了在透視法出現、又經制度變革後,才出現(純粹的)風景這個「新事物」,此前風景並不存在;而「內在心理」得以出現,乃是自白成為義務、「自白制度」被發現有以致之。若然,本來的因果順序被倒置,「源頭」被遮蔽,讓人以為世界自始以來即如是運作,風景與內在世界於是成為客觀而不證自明的東西。此即所謂「顛倒」。

 

身處已確定的知識制度之中,其間隱蔽的事物互相關聯、彼此定義,使我們絕難從單一角度看見其中的「顛倒」。本書以一種雙重閱讀的眼光(既是內容也是形式的閱讀),分別探討風景、內面、自白、疾病、兒童及文學敘事等日本近代文學獨有觀念和方法的形成過程,並從明治二〇年代(19世紀末)的日本文學和19世紀的西方文學中考掘「近代文學」的「起源」。作者以論述分析層層剝除固有論述承載的意義、解構符號內含的概念意識形態,讓原先看似自然的面貌褪下,使日本近代文學建制化的脈絡變得清晰可見――其中考察的各種問題,同時也是國族主義「起源」的問題;藉由明治時期文學文本的分析考掘,柄谷行人意在揭露種種歷史條件下近代文學與國族主義互依共生以至形成制度的關係。

 

通過批判,柄谷行人敏銳洞穿的考察分析,對近代文化的發生所作之歷史還原,發前人所未發,為文學研究的思考方式和闡釋架構,開拓了珍貴的途徑與獨特而深刻的視野。有意思索人類當前困境與未來出路的讀者,可以此書為入口的線索,以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為鏡像,反省吾人身處其中的現代性。

 

本書特色

 

★華語讀者千呼萬喚之全新中文譯本。

★柄谷行人作品資深譯者林暉鈞翻譯,精確地再現大師清晰的思路和嚴謹的行文。

★以雙重閱讀的眼光解構不證自明的文學迷思,讀來暢快淋漓。

★理論與社會實踐合一,敘事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