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就這樣一個人走了──在時光靜止的孤獨死模型屋裡,一位遺物整理師重現「死亡終將造訪」的生命場景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01月01日
ISBN:9789863448488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沒人想孤獨死,但極少人能決定生命落幕的方式,唯一確定的是,每個人終將面對死亡。

在那之前,請不要逃避,學習與死亡共處吧。

  

如果本書使你感到震驚、不忍直視,甚至噁心,那是因為作者揭露了生命的本質中,最痛苦的一面。

這麼做,為的是提醒世人:有生之年,請好好學習面對死亡。


▍本書特色 ▍


‧ 在步向超高齡化社會、擁抱獨居、人際關係愈漸疏離,甚至因全球疫情不得不在家隔離的時代,一本貼近社會脈動的必讀之書。

‧ 收錄八座震撼人心的「孤獨死微縮模型」,在令人屏息的細節下,呈現死亡最真實的一面。


 

▍內容簡介 ▍

 

◆一個努力成為「遺物整理師」的年輕女子 × 八座重現數百件死亡現場的「孤獨死模型屋」◆


她把令人不忍卒睹的孤獨死,化為精巧逼真的微縮模型屋

數百件死亡現場的共同特徵、來不及說出口的故事,皆濃縮其中

◆◆



◇────────◇

每個人,都有孤獨死的可能。


無業、家庭關係疏離、獨居於老家的中老年男子;

單身、四十多歲、因某種原因而無法按時倒垃圾,或患上囤積症的上班族女性;

在冬日的浴室或廁所,因劇烈溫差而休克、從此不再醒來的長輩;

與心愛的毛小孩同住,卻比牠們早一步離世的人;

自殺者。


令人訝異的是,許多家屬事後都說:「從沒想過,親人會以這種方式死去。」

◇────────◇



孤獨死,又稱「獨居死」,或「無緣死」。意味在無人看顧的狀態下死於自宅,並因鮮少與外界互動,導致死後經過了一段時間才被發現。以作者小島美羽處理過的個案為例,最長的時間是兩年。


在日本,每年約有三萬人孤獨死。十年以來,孤獨死成為電視雜誌經常取材報導的社會問題,如今,也是台灣人耳熟能詳的詞彙。然而,對於孤獨死的真實樣貌,大眾的理解仍相當薄弱,或是把它視為在社會陰暗角落才會發生之事,或是把孤獨死的死者視為可悲可憐之人,很少有人真切意識到,死亡往往猝不及防,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孤獨死去。


在作者經手的案例裡,便有二十幾歲、正要展開大好人生的青年。

也有生活條件優渥、退居山林隱居的成功人士。

有的死者家中掛滿相框,照片中猶見與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的燦爛笑容。

他們,都是真實活過的人。


孤獨死本身並無好壞,亦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存在。

唯一可確定的是,即使我們無法屏除孤獨死的可能性,但仍能看清死的本質,把握一去不復返的「當下」。


小島美羽是專業的遺物整理師,由於其生父也與孤獨死擦身而過,眼看父親臨走之前幾無意識,卻在家人聲聲呼喚時流下一滴淚水,這使她重新思索了自己與父親的關係。懷著對亡父的遺憾,小島走入了特殊清掃兼遺物整理這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行業,在高達百分之九十九的離職率下,一做就是五年;而她一年要處理三百七十件以上的案子,其中孤獨死就占了將近四成。

為了讓社會大眾對孤獨死有更真切的體認,自二○一六年起,小島投入了「孤獨死模型屋」的製作,並在一年一度的東京國際殯葬產業博覽會展示,從此大受矚目。本書是她「捕捉死亡」的成果,收錄她製作的八個孤獨死模型屋成品,在精緻卻令人悚慄不安的細節下,隱藏著的,是她竭力讓死亡停格、迫使人們「直面孤獨死」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