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尊明」到「奉清」──朝鮮王朝對清意識的嬗變,1627-191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孫衛國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台大出版中心
2019年05月05日
ISBN:9789863503422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一部近三百年的清韓宗藩關係史,
正是朝鮮王朝由「尊明貶清」到「尊明奉清」的演變史。

西元1637年,歷經南漢山城盟約之後,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國,雙方關係被視為「典型的朝貢關係」。但秉承「尊華攘夷」儒家觀念的朝鮮,在明、清朝代更迭中表現得非常強烈,只認同明朝為中華,把清朝視作夷狄,且自稱「小中華」。這種思想的交鋒如何影響朝鮮對清朝的態度?以及,朝鮮又如何在「北學派」興起後,逐步改變對清朝的看法?

本書是作者十餘年來清代中朝關係史研究的薈萃之作。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八章,將政治史、思想史與外交史結合起來,選取一些關鍵性專題,如「小中華」思想、箕子崇拜、關王廟、「復讎雪恥」理念、丁未漂流人事件等,共時性地揭示了朝鮮對清觀由「尊明貶清」到「尊明奉清」的演變。

下編六章,以朝鮮燕行使洪大容、「北學派」人士 、洪良浩、李尚迪、朴珪壽、金允植等與清人交往的情況,歷時性地考察朝鮮對清觀的嬗變。在思想觀念上,儘管朝鮮長期堅守「尊明」理念;隨著現實的變化,朝鮮漸漸將「貶清」變成了「奉清」,近代仰仗清朝去對抗西方與日本的侵擾,正是典型的體現。


作者簡介:

孫衛國,1998年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香港科技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日文研)訪問教授。曾任韓國高麗大學、美國哈佛燕京學社、香港城市大學、臺灣大學等高校訪問學者。主要研究中韓關係史、中國史學史、明清史。主要著作有《大明旗號與小中華意識》、《明清時期中國史學對朝鮮的影響》、《王世貞史學研究》;譯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明清史研究》、《世鑒:中國傳統史學》;整理《鄭天挺明史講義》;合著《康熙皇帝大傳》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