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中國在十字路口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周錫瑞,李皓天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2018年01月01日
ISBN:9789629968106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歷史學家常常將注意力聚焦在那些爆發決定性事件的年份,如帝制崩潰的1911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1937年和共產革命成功的1949年。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不那麼具有「轉折意義」的年份,我們將會發現甚麼?

當前研究大多認為,中國政局在1944年到達了歷史進程的轉折點──國民黨的失敗和共產黨的勝利初顯端倪,戰後世界格局已然可以預見。本書則把聚焦點集中在更「平凡」的1943年:在這一年,二戰正如火如荼、同盟國宣布廢除不平等條約、蔣介石寫下《中國之命運》,在開羅與羅斯福和邱吉爾會面、宋美齡到美國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訪問。從西北的新疆到南方走私貨物集散地廣州灣,他們──詭詐的政客、可疑的間諜、饑餓的農民、受壓迫的知識分子、不聽話的傳教士、倒霉的藝人──的故事闡明了這一年對中國的重要性。書中十三章以不同的主題探索了中國在1943年的成就與挫折,試圖捕捉她站在歷史十字路口的時刻。

本書開啟了一種新的歷史研究方法。當我們把關注點集中在某一特定年份,尤其是不那麼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年份,我們就能發現該年發生的很多事件其實都對後來的歷史進程起了作用。這種方法超越了傳統以國際關係和國家政治為核心的研究思路,讓讀者得以理解決定中國命運的廣泛的政治、外交、軍事、社會、經濟、法律、宗教、文化等種種因素。


作者簡介:

李皓天(Matthew T. Combs),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歷史系博士候選人,擔任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編輯,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碩士。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榮休教授、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歷史系博士。

{{ _getLangText('m_detailAuthorBook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