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與大師--一九三○至一九六○,烽火中的大學如何奠基百年教育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岳南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01月25日
ISBN:9789571376554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名人推薦語
時窮節乃見,典型垂丹青──梅貽琦校長歷經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臺灣時期不同階段的政權更迭,自一九一五年至一九六○年,服務清華長達四十五年,沉潛辦學,造就人才,科學人文兼容并蓄,愛護學生,兼具開創與守護兩個教育家典型,不愧兩岸清華第一人。岳南先生文筆生動活潑,臨摹梅校長,呼之欲出,令人動容!見人物長心志,讀歷史長智慧!二○一九兩岸出版第一書!
──鐘月岑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沈宗瑞(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溫洽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劉炯朗(中央研究院院士、前清華大學校長)
鐘月岑(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聯名推薦


暢銷書《南渡北歸》作者岳南歷時六年最新紀實作品,
遊走兩岸清華大學,從大學校史中,見證時代裡的風起雲湧。

■ 《未央歌》裡校風自由的西南聯合大學,存在僅九年,卻培育出楊振寧、李政道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並有吳大猷、陳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朱自清、沈從文、聞一多、錢穆、錢鍾書等明星教授名單,西南聯大究竟有何魅力?
■ 國共分裂後,梅貽琦為何遠赴美國?又如何在臺灣荒涼土地上重建清華大學?
■ 被稱為「永遠的校長」梅貽琦,沉默寡言且不與政治人物合流,卻擁有高度聲望,原因為何?

一九一○年代以後,中國歷經北伐等戰禍,導致民生凋敝,國內也因政權尚未穩定,擁有話語權的校長大位,成為政界競奪角力,其中以清華大學爭議最大。在政局尚未穩固的情況之下,因對日抗戰、國民黨與共產黨惡鬥,學生愛國情緒高漲,學運、戰爭暴發。為避戰禍,各校陸續合併、遷校,在動盪時局下,大學教育岌岌可危。

幸好當時學人如梅貽琦、傅斯年、蔡元培、張伯苓等人的奔走,才讓高等教育得以輾轉延續。今日所倡議的美學、體育等教育概念,起於當時;而有關通才、通識教育,學術自由乃至教授治校等先進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皆影響後世甚鉅。那個年代,是最壞的年代,但當時的學人們,在最艱難的時代做了最正確的決定,他們的精神與貢獻,直到今日仍令後來者受用無窮。

下冊續述梅貽琦就任清華大學校長後,由於中日戰爭爆發,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於昆明成立西南聯合大學,在教學與生活資源極度匱乏下,梅貽琦總持校務,善用點滴資源敦聘名師,造就聯大值戰亂下仍作育英才無數的偉業與歷史。其後國共分裂,梅貽琦幾度奔走、守住清華賴以為生的庚子賠款基金,來臺「恢復」清華大學,並締造傲人學術地位。逝後梅貽琦葬於清華校園內,在隨身不離的大學帳冊中,條列明晰,他一生為校務奔走、廉節清儉,成就了「清華之清、聯大之大」,並深刻影響著後世一代代學人。


作者簡介:

岳南,原名岳玉明,山東諸城人,一九六二年生,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歷任宣傳幹事、編輯、台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等。著有《風雪定陵》、《復活的軍團》等考古紀實文學作品十二部,有英、日、韓、法、德文版,其中《風雪定陵》榮獲中國時報一九九六年十大好書獎。另有《南渡北歸》、《陳寅恪與傅斯年》等傳記作品十餘部。《南渡北歸》三部曲出版後,在海內外引起轟動,《亞洲週刊》評其為二○一一年全球華文十大好書之冠,稱其為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