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溫度(4)──那些執念和信念、理想與夢想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張瑋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中信出版社
2019年10月01日
ISBN:9787521710052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徐霞客、麥哲倫、容閎、張伯苓、劉長春、馬拉、陳公博、伊藤博文……不管是這些在史書上留下了名字的人,還是那些沒有留下名字的普通人,其實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夢想。只是,如果把時間軸拉到足夠長,大多數人的信念和夢想都隨時間而湮滅了。留在史書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為歷盡艱辛,堅持的信念*終成真,而有些人所謂的“信念”本身就是個妄念,*終不光是撞了南牆,甚至還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翻看歷史的長卷,回顧這一個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會發現,人生的轉折,有時真的只在一念之間,不管這些“念”,是信念還是妄念,是文念還是情念。


每個歷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後都曾有不為人熟知的故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把這些故事告訴你。在張瑋抽絲剝繭般的描述中,歷史被還原成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這之中,有熱血,有殘酷,有真實,當然,也有溫度。


而我們作為看客,會發現,歷史或許從未遠去。

 

 

 

作者介紹

張瑋(網名:饅頭大師)


畢業于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復旦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新聞系新聞學碩士。曾做過11年體育記者,採訪過三屆奧運會、兩屆世界盃和百余項世界賽事。後擔任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數字傳播中心主任,解放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總經理、主任,解放日報社運營、技術中心總監。


微信公眾號“饅頭說”,以“歷史上的今天”為特色,定期推送歷史類文章,2017年8月起開始出版《歷史的溫度》系列。

 

 

 

目錄

自序


信念

中國海歸第一人:見證近代史的“活化石”   003

昔日少年今已強,勿忘張伯苓   015

清末日本留學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029

一次“簡陋”的起義   039

悲壯黃花崗   048

棉湖戰役:決定黃埔軍校存亡的生死一戰   060

日籍八路軍:抗戰期間的特殊群體   073

一個人的奧運會   086

郭永懷:一位不應被歷史遺忘的科學家   102

中國重返聯合國的幕後較量   116

1991年,那場震動全國的“改革開放”大辯論   127

殘酷太空路:中國“長征三號乙”首次發射失敗幕後   139


執念

徐霞客:一個富二代的理想與實踐   151

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一周,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   161

海底兩萬里:不管你是否凝視,深淵總是在那裡   171

“請問,你為什麼要去攀登珠穆朗瑪峰……”   183

加加林之死   198

那些從月球回來的宇航員們   212

“挑戰者號”悲歌   223

18年前的今天,人類超聲速旅行的夢想破碎……   235

人類能不能扮演“上帝”?   246


文念

聊聊顏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257

蒲松齡:貧窮從來不會限制你的想像   269

殺妻自盡的天才詩人: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   280

一個因寫中國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美國人   298

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為何最終都選擇自殺?   312

“文膽”之死   325

一幅名畫背後的謀殺案   341

人生終會謝幕,俠客永不獨行   355


妄念

陳公博:卿本佳人,奈何做賊?   365

一個自認“戴罪立功”的漢奸   379

一個“慷慨就義”的漢奸   393

從憤青到首相,這個日本人為何能改變整個東亞格局?   403

日本政壇最年輕的自殺首相,到底做過些什麼?   416

一場血腥又荒誕的兵變   430

大慶油田:日本人的“野望”與“殘念”   446


妄念

1931年,皇帝陛下離婚了   461

日本“戰國第一美人”,到底有沒有得到愛情?   474

這位日本歷史上最美的“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嗎?   484

這世間,哪有那麼多“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   497

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最後喜提“公爵”……   511


附錄   525

 

 

收回

 

自序


中國人有句話,叫“事不過三”,但《歷史的溫度》系列還是出到了第四本。


兩年前,出第一本《歷史的溫度》的時候,要說我沒想過會出第二本、第三本,倒也不是真心話,畢竟微信公眾號裡有那麼多篇文章積澱在其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380多篇了。


但是真的看到第四本書即將付印,還是有些感慨的。


從開“饅頭說”這個微信公眾號開始,這三年一路走來,確實甘苦自知。


我曾在第三本書的簽售分享會上說過,支撐我一路走過來的,主要是兩點。


第一點,就是各位讀者對我的支持和鼓勵。說真的,沒有你們,我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第二點,是我媽媽從小對我說的一句話:“一件事要麼別做,要做就盡力做到最好。”


第一點,是來自外部的動力;第二點,應該算是我內心的一點堅持吧。


於是就要說到這本書了。


從第四本《歷史的溫度》開始,出版社的編輯和我一起商量,能不能每本書確定一個大致的主題,再根據這個主題,收錄文章。這其實挺難的,因為原來“饅頭說”的文章是按照“歷史上的今天”這個脈絡寫的,發生什麼寫什麼,事先並沒有一個明晰的整體框架。


但就算難想,也要想。於是就想出了一個:那些曾經的執念和信念、理想和夢想。


滾滾長江東逝水,歷史上從英雄到凡人,其實都有自己的信念,都有自己的夢想。只是如果把時間軸拉到足夠長,大多數人的信念和夢想都隨時間湮滅了。留在史書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為歷盡艱辛,堅持的信念最終成真,而有些人所謂的“信念”本身就是個妄念,最終不光是撞了南牆,甚至還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所以,我把這次收錄的故事分為了五個“念”:信念,執念,妄念,文念和情念。


翻看歷史的長卷,回顧這一個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會發現,這些“念”的轉化和定位,很多時候真的就只在“一念之間”。


我覺得這也是歷史的熱血,歷史的殘酷,歷史的真實,當然,也是歷史的溫度。


“時代撲面而來,轉瞬即成歷史”,這是《歷史的溫度3》的副標題。恐怕如今身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比先輩們更能切身感受到這種世界變化的速度,以及隨之而來的焦慮感。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無論處在哪個時代,我們還是要有、要保留住自己心中的那份念想。那不必一定要是一個“平天下”的大志或一句“人上人”的誓言,完全可以只是一個平凡普通的理想,一種源自內心的信念,一份願意付出的堅守。


所幸,這三年,我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溝通和交流,見證了很多讀者許下心願、努力奮鬥、實現夢想的全過程,而大家也全程見證了我從一個記者,到一個自媒體人,再到一個所謂的“作家”的轉變。


這是一個見證巨變的時代,但同時也是一個需要堅守的時代。


有幸和大家相識,一起走過這三年。


也願意和大家一起,繼續走下去。


感恩。感謝。

 

2019年8月30日

於北京開往上海的G3高鐵

 

 

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