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之美──音樂與表演藝術(6DVD+1手冊)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白先勇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6年11月17日
ISBN: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由白先勇教授主講,並邀請海內外重要學者與知名崑曲藝術家講演及示範,一次盡收崑曲中所蘊含的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學極致。是啟蒙傳統文化、培養人文素養的最佳門徑。

本系列選取臺大白先勇文學講座「崑曲之美」課程中六講授課內容,有白先勇、李林德教授對崑曲總論性質的介紹,也有崑曲各角色行當的大師梁谷音、王芝泉、張銘榮、蔡正仁、華文漪講解示範崑曲的四功五法和各行當的表演藝術。

白先勇教授主講崑曲青春版《牡丹亭》如何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美學,將蘇繡、書法與水墨畫之美融入其中,也分享了崑曲在兩岸三地以及歐美校園推廣的經過,並請來沈豐英、沈國芳兩位演員表演精彩段落。李林德教授向大家講述崑曲的音樂美學,音樂如何扮演了文學與舞臺的橋樑,並請蕭本耀老師示範崑笛演奏,朱昆槐老師示範曲詞演唱。梁谷音介紹了崑曲花旦的表演藝術,講述「由簡到繁,由繁到簡」的心得,並且示範《思凡》、《佳期》、《戲叔》、《活捉》四齣折子戲。王芝泉以《扈家莊》、《借扇》為例,闡釋崑曲武旦的表演藝術,講解崑曲中四功(唱唸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的訣竅,並且分享了整理劇本、塑造扈三娘、鐵扇公主這些人物的心得。張銘榮介紹了崑曲丑角的分類、不同的表演風格,以《盜甲》為例,講述重新整理傳統戲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過程,也示範演出了《茶訪》、《勢僧》、《南西廂.遊殿》、《孽海記.下山》等折子戲。蔡正仁、華文漪兩位以《長生殿》、《驚夢》、《販馬記(奇雙會).寫狀》的示範演出為例,以柳夢梅、杜麗娘、唐明皇、楊貴妃、趙寵、李桂枝這些角色,闡釋了崑曲小生(大官生、小官生、巾生)與閨門旦的表演藝術。


作者簡介:

白先勇,1937年生於廣西南寧,父親是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在讀國小和中學時深受中國古典小說和「五四」新文學作品的浸染,1956年保送成功大學水利工程學系,1957年考入臺灣大學外文學系,於此遇見了夏濟安教授,從此確立了文學生命。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1960年與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發表了〈月夢〉、〈玉卿嫂〉、〈畢業〉等小說多篇,畢業後赴美取得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文學創作碩士,後於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部任教,1994年退休。

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現代文學的寫作技巧,融合到中國傳統的表現方式之中,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歷史興衰與人世滄桑感,曾被譽為「當代中國極有才氣與成就的短篇小說家」、「當代中國短篇小說家的奇才」。

出版的短篇小說有《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另有《白先勇作品集》(2008)、《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2012)、《牡丹情緣:白先勇的崑曲之旅》(2015)、《止痛療傷+關鍵十六天:白崇禧將軍與二二八》(2015)等書。

白先勇近十年來投入崑曲的製作與推廣工作,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及2008年新版《玉簪記》皆為總製作人,更於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開設崑曲課。2008年由臺大出版中心出版《從臺北人到青春版牡丹亭(DVD)》、2009年出版《白先勇的藝文世界(DVD)》、2013年出版《崑曲新美學(DVD)》,2014-2015年於臺灣大學講授全本《紅樓夢》,並將於2015年起陸續出版《紅樓夢導讀(一)~(三)(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