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海做魚--康港漁業的故事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吳家文,羅家輝,尤炳軒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07月19日
ISBN:9789620439520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做海做魚──康港漁業的故事》是「同行計劃」二○一四年至二○一五年從事漁民口述歷史的成果,是承接去年出版《記憶景觀--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的第二本著作。「做魚」和「做海」都是漁民的術語,形容漁業的生涯。漁業按規模的大小,粗略可分為「揾兩餐」和「大生意」兩大類,「做海」、「做漁」大多是「大生意」漁民的用語。「康港」如以粵音讀出,幾乎等同「Hong Kong」,這是水佬話「香港」一詞的發音。因此書名的用意不難理解,即以漁民的角度,介紹香港的漁業。

香港漁民引以為傲的是:勇氣、頭腦、勤力。本書受訪的漁民,不少是行內公認的精英,讀者在本書第一部分〈做海篇〉的漁民故事中,或可感受到漁業不只是生計和職業,同時是一門生意,甚至是興趣和理想。香港漁業的發展,充滿了英雄色彩、傳奇人物,這在遠東太平洋的漁業發展來說,是一個非常獨特的現象。〈做海篇〉同時也收錄了漁民子弟吳家文親筆所撰的個人傳記,詳細記載了他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隨父親出海的全職漁民生涯。

〈做魚篇〉利用魚類講解漁業,分為兩大部份,第一部份是主題故事,再分為「揾魚」、「攞魚」、「解魚」、「養魚」、「賣魚」、「食魚」六節,合共四十四篇短文。第二部份檔案包括「香港魚類介紹」和「遊街市做魚」文章。


作者簡介:

羅家煇,二○○六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二○○八年於中山大學歷史系完成碩士課程,現修讀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博士課程。二○○六年起於多間本地大學擔任研究人員,從事文獻整理、分析著述、口述歷史、建立檔案庫等。二○一○年至二○一四年期間參與「香港記憶」計劃。研究範圍以香港史、中國近現代史、族群文化為主。二○○九年起從事口述歷史、公眾歷史。二○一五年參與《記憶景觀:香港仔漁民口述歷史》一書的出版。

吳家文,生於一九七三年,漁民子弟,家族成員主要經營網艇,親族分佈於香港仔和長洲。一九八七年至一九九三年隨父親出海,成為全職漁民。一九八○年代漁船主要在海南島七洲作業,一九九○年代擴張生意,轉上東海發展。一九九三年結束漁民生涯,上街工作。活躍於漁民子弟圈子,熱心傳承水上人文化,同時是「香港漁民--我們都是水上人家」面書群組的管理員。

尤炳軒,香港土生土長,一九七五年高中畢業後到澳洲留學,攻讀藥劑。自小愛魚,喜歡逛魚市場,又愛以自創的臨幕方式繪畫各類海魚,同時製作大量魚類標本。四十年來創作的彩色魚圖作品共八百多幅,部分被採用為插圖、插晝,在香港、澳洲漁業研究的報告、書刊出版,也曾上載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網站。近年著有《香港海水魚的故事》。繪圖作品大部分收集在魚圖網站www.efishalbum.com。

{{ _getLangText('m_detailAuthorBookList_title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