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ING已死?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曾子良,黃仲遠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明文出版社
2018年09月01日
ISBN:9789888525447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諾基亞的總裁史提芬‧艾洛普(Stephen Elop)說過這麼一句名言:「我們並沒做錯什麼,但不知何故,我們輸了。」我們現行的教練技巧,可能也會遭遇同樣的情境。

這絕非只有聰明人才看到的皇帝新衣,而是切切實實的心理學理論結合實戰經驗而設計出來的一件新戰衣。這件教練的新衣名為「即時教練 Just-In-Time (JIT) Coaching」。

JIT Coaching 與傳統教練就好像便裝與西裝的分別,兩者加起來,才算是一個全面的人事管理魔衣櫥。

新世代的員工期望公司能給予他們發聲及參與的空間,討厭政策往往是由上而下,扼殺了他們的見解。若我們建立一個可以讓同事參與的氛圍,必定會受他們歡迎,每天開開心心地上班,回家仍然埋首苦幹,這不正是我們非常樂見的局面嗎?

在資訊革命的年代,資訊流通愈來愈短;管理方法也應不斷變化,教練(coaching)的應用形式也自然要加以配合,才可讓人運用時得心應手。

教練的方法學也許不用作手術式的改變,但教練的一般形式:建議每月大概一次單對單的會面,每次大概一小時,當中通常涉及多於一個議題,而且是一種事後的補救式介入,以上等等執行習慣,如果不再革命式改變,Coaching 的死亡,也許會是不久將來的事實。

「即時教練 Just-In-Time (JIT) Coaching」是切切實實的心理學理論結合實戰經驗而設計出來的。

特點一:即時或適時
特點二:十分鐘完成
特點三:一次一改變
特點四:確認新行為

「即時或適時介入」希望配合行為改變的時機。「十分鐘內完成」從而令下屬的專注力不會受太多干擾,焦點容易地投射於需要改變的行為上。「一次一改變」加強行為改變的成功率,增加改善過程的動力。最後「確認新行為」讓下屬快速地初步實驗一下新方法,確認新方法之餘亦看到自己的進度。

JIT Coaching 的設計是希望補充傳統教練在應用時形式上的一些遺漏,例如:相隔很久才來一次單對單教練,每次都可能用上一小時,而且一次提出多個改善要求,還要是已經事隔多時的補救性改變,因此往往令到教練變教導。

事實上,十分鐘內就完成的 JIT Coaching 不能完全取代傳統教練方法,因為當遇到一些較大議題或改善計劃時,是需要較長時間且深入的去交流及探討,十分鐘絕不足夠。所以,JIT Coaching 跟傳統教練更像是一個互補,在每年的目標設定、中期回顧、年終檢討以及重要事情發生時,便應該運用傳統教練形式來深入互動。在平日工作上的行為調整、技巧傳授、知識分享及進度跟進等,便適宜運用十分鐘的 JIT Coaching 來快速簡便地處理。

JIT Coaching 與傳統教練就好像便裝與晚裝的分別;優閒時候,日常使用的便穿上 JITCoaching,宴會式的、特別約會的,便架上傳統教練。分工清晰,相互補充,JIT Coaching加傳統教練方法,才算是一個全面的人事管理魔衣櫥。


作者簡介:

黃仲遠(Mills Wong),註冊心理學家(工業及組織)
超過 18 年人才培訓發展經驗
電台電視節目主持人
專欄作家

曾子良(Frankie Tsang),人力資源管理碩士
房地產學系學士
超過 18 年人才培訓發展經驗
微表情國際認證講師教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