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彭林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華品文創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02月01日
ISBN:9789869663328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中華禮學的活力與魅力

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聲播於海外。相傳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之際,周公制禮作樂,就提出了禮治的綱領。其後經過孔子和七十子後學,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禮樂文明成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漢以後,作為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和上古禮制的淵藪,《儀禮》、《周禮》、《禮記》先後被列入學官,不僅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而且成為歷代王朝制禮的基礎,對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影響之深遠,自不待言。隨著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禮樂文化自然成為了東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瞭解中國禮儀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是萬世一貫的,而只能與時俱變,棄其糟粕,取其精華。優秀文化的因子,往往歷久彌新,長久地存活在歷史的長河中,持續地影響著民族的精神和面貌。例如,西元前6世紀前後,是世界古文明的軸心時代,出現了諸如孔子、老子、孫子以及蘇格拉底、柏拉圖、釋迦牟尼等哲人和光耀千古的經典。兩千多年來,他們始終伴隨著歷史的進程,我們幾乎處處可以感覺到他們的存在。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每每要回到那個時代去尋找智慧。對於孔子倡導的禮樂文化,我們也應該作如是觀。


作者簡介:

彭林,清華大學教授,1949年10月15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市。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6國學網禮樂高級顧問。主要從事先秦史等歷史文獻學和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的教學和研究,偏愛經學,尤其注重對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以及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研究。2018年1月,入選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

專著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國禮學在古代朝鮮的播遷》、《禮樂人生:成就你的君子風範》、《中華傳統禮儀概要》、《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十五講》、《儒家禮樂文明講演錄》、《中華傳統禮儀讀本》、《〈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增訂版)》。

獲獎記錄
2005在清華大學主講的「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課,獲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稱號;2006獲教育部「寶鋼優秀教師獎」;2007「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在清華大學主講的「中國古代禮儀文明」課,獲「北京市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稱號;2010榮獲清華大學首屆「十佳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