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的故事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徐冰,蒂莫西.穆雷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毛竹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07月06日
ISBN:9789869639712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故事,從來都不只有一種敘述,
虛實掩映裡,斑駁陰影處,盡是未盡之跡。

在眾所皆知的《天書》以外,徐冰的創作能量一直源源不絕地繼續注入在其各件作品中,例如收集建築廢料並由農民工團隊一起完成的《鳳凰》,在展翅高飛下揭示的是權勢與財富的不平等;靈感來自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實現》,有著藝術家的心境;還有應邀在柏林東亞美術館創作一件與館內美術館藏品對話之創作時,在研究展品時,他得知館內有大量展品在戰爭期間被帶走、至今仍被藏在聖彼得堡美術館內從未展出,這些畫作仍舊是兩國的政治問題,因而催生了徐冰《背後的故事》創作。

本書為中國前衛藝術家徐冰《背後的故事》系列作品之評論集,內文除了收錄徐冰本人撰文以外,也邀集蒂莫西.穆雷(Timothy Murray)、寶琳娜.阿羅赫-弗格裡(Paulina Aroch—Fugellie)、米格爾.安赫爾.赫爾南德斯.納瓦羅(Miguel Angel Hernandez Navarro)、丹尼爾.赫爾維茲(Daniel Herwitz)、湯瑪斯.拉瑪爾(Thomas Lamarre)、理查.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六位哲學、文學批評、藝術史等國際評論家的文章,書中並附有大量徐冰作品與工作時的照片,可讓已熟悉他的你們看到更多,而未能親臨展覽的你我,更能從此書更加認識徐冰背後的故事。


作者簡介:

徐冰,中國當代藝術家,1955生於重慶,長在北京。198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90年移居美國。2007年回國就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至2014年卸任,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作品曾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美術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紐約現代美術館、威尼斯雙年展等藝術機構與國際展覽中展出。1999年獲得美國麥克亞瑟天才獎。2003年獲得第十四屆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2004年獲得首屆威爾士國際視覺藝術大獎(Artes Mundi)。2006年獲全美版畫家協會「版畫藝術終身成就獎」。2010年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

蒂莫西.穆雷(Timothy Murray),美國康奈爾大學比較文學和英語文學專業教授、人文科學系主任,羅斯.哥德爾森新媒體藝術檔案館策展人。著有《數字巴羅克:新媒體藝術與電影褶皺》(明尼蘇達,2008)、《接觸地帶:CD-ROM的藝術》(影像中心,1999)、《創傷戲劇:表演、視頻和藝術之中的種族與性別視角》(勞特裡奇,1997)、《像一部電影:螢幕、照相機和畫布上的意識形態想像》(勞特裡奇,1993)、《戲劇化的合法性:十七世紀英國和法國關於天才的寓言》(牛津,1987);他還是《模仿、受虐狂與滑稽劇:當代法國思想中的戲劇政治》一書的編者。此外,他還與阿蘭.史密斯(Allan Smith)合編了《復甦:早期現代文化中的心理分析與幻象》(明尼蘇達,1997)。他策劃的展覽包括「C理論多媒體」和「接觸地帶:C D-R OM的藝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