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禪──呼吸,微笑,步步安樂行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一行禪師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ranslatorText') }}方怡蓉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橡實文化
2020年03月16日
ISBN:9789865401214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橘子禪》被譽為法師代表作品之一。禪師秉持菩薩行的慈悲,與南傳觀呼吸的法門,兼融禪宗一念解脫的直落當下,實踐於日常生活中的分秒,方法至簡卻效果宏大,至今影響佛教界深遠。本書目前已有三十多種不同語言譯本。

吸氣,我讓身體平靜。
呼氣,我微笑。
安住在當下此刻,發現平靜與喜悅。
每當你看著一顆橘子或樹葉或麵包的時候,都可以深入透視它,在其中看到宇宙萬物。
深入觀察事物,看清改變自我與轉化環境之道。
從己身開始,在當下的這一刻創造和平,在每一口呼吸,也在跨出的每一步。

「正念」不離身邊事,一行禪師藉日常瑣事說法,教導大家從吃橘子、開車、打電話、走路等,這些日常生活裡被無意識化的行為中,去找回自己麻木的心。當心變得更敏銳卻又能不隨外在環境起舞時,我們就可以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隨時保持自己的平靜與安祥。

在本書中,一行禪師首先教導我們透過注意呼吸來增進對身心的覺察,進而利用正念的力量轉化與療癒個人身心的傷痛,從而帶來喜悅與安樂。最後,一行禪師教我們如何正念觀照自己與他人、與週遭世界的關係,當我們能深刻了解萬物互即互入的道理,我們就開始建立更宏觀的和平了。

第一部分:教你透過呼吸這個最簡單卻完全無意識的行為去找回自心。

第二部分:當你能夠清楚如實的以正念觀照自己的情緒起落時,就可以開始治療與修復心靈的傷痛。面對負面情緒時,一行禪師用的方法是接受而不是拒絕,是轉化而不是滅除,所得到的結果當然也會是是更根本的快樂,而非以牙還牙後的失落或饑渴被飽足後的空虛。

第三部分:一行禪師更深入的說明佛法中「一即一切」,萬物「互即互入」的道理。讓我們的正念觀照能力更深化到宏觀宇宙的慈悲層次。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Nanh)

1926年 生於越南,16歲在歸原寺出家。

1949年 受具足戒,為越南臨濟法脈第四十二代傳人。

1962年 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鑽研比較宗教,次年赴哥倫比亞大學講授比較宗教。

1964年 越戰期間,秉持「正念必須入世」的信念,返鄉號召大學師生與上萬名和平志工,在鄉間重建遭到轟炸的村落。在救濟的同時,堅持定期共修,深知若非以堅實的修行為基礎,無法產生足夠的定力、慈悲與智慧來自我提升,進而濟度在戰火下煎熬的眾生。

1966年 應邀赴美,說明越南的苦況與百姓的和平願景

1967年 黑人民權領袖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提名禪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1969年 率領越南僧侶和平代表團參與巴黎和談,1973年巴黎和談協定簽署。越南赤化後,共黨政權不許他回國,於是一行禪師旅居法國。

1982年 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Village Des Pruniers)禪修道場,並赴世界各地弘法。

1995年 到臺灣弘法並主持禪七法會。

2005年 一行禪師流放國外三十九年後,返回家鄉越南訪問了三個月。

2011年 再次受邀來臺灣進行寶島諦聽之旅,包括在花博戶外會場的「百人花博自在行禪」。

2015年 獲得美國天主教會所設的和平於世獎(Pacem in Terris Award)。

2017年 推出首部紀錄片《正念的奇蹟》(Walk with me)。

一行禪師通曉越、英、法及中文,除了佛學論述之外,並著有詩集、小說、戲劇、傳記等,迄今已有上百本著作。已在臺灣出版的有:《佛陀之心: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堂》、《經王法華經》、《正念的奇蹟》、《觀照的奇蹟》、《見佛殺佛》、《祈禱的力量》、《你可以,愛:慈悲喜捨的修行》、《生生基督世世佛》、《一行禪師說佛陀故事》、《用正念擁抱恐懼》、《正念生活的藝術》等。


譯者簡介:

方怡蓉,師範大學英語研究所碩士,中華佛學研究所畢業。譯有《佛教一本通》、《心念的賽局》、《經王法華經》、《佛陀之心》、《放下禪》、《放輕鬆》、《中觀:解讀龍樹菩薩《中論》27道》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