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革命──《聖經》和《易經》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uthorText') }}黃宇和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5年01月05日
ISBN:9789888310678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2015年是孫文逝世90周年。國際知名的孫中山研究權威學者黃宇和院士,繼四年前出版《三十歲前的孫中山》,跟蹤孫文「如何」走上革命的道路之後,決定再接再厲,繼續探索孫文「為何」革命並能夠堅持到底。

孫文是基督徒,這個街知巷聞;但若說《聖經》啟發了孫文革命,則可謂千古奇聞。世人津津樂道孫文是「番書仔」,肚內的中國墨水不多;但若說《易經》啟發了孫文革命,更是「恕老夫孤陋寡聞」。本書證明兩說皆貨真價實的今日要聞。

本書所云的《聖經》,泛指西方文化,具體則指《聖經》所傳達的高尚精神──「侍人」。本書所言之《易經》,泛指華夏文化,具體則指《易經》原旨所傳達的、「天地革而四時成」的不斷自我更新精神,而「革」之目的是「應乎人」。

本書通過客觀的實證史學研究方法,試圖追尋如下的歷史真相:

‧ 孫文的革命念頭與行動決心,跟《聖經》和《易經》有何關係?

‧ 孫文的三位信奉基督宗教的師友:王煜初、區鳳墀及楊襄甫,是如何從熟讀《易經》到走向信奉《聖經》,並冒著性命危險在乙未廣州起義中保衛孫文脫離險境?

‧ 在孫文的乙未廣州起義失敗後,為何大批華人基督徒甘願用人海戰術掩護孫文撤退?洋教徒康德黎及達尼思為何也樂意「護送」孫文到安全的地方?

‧ 孫文熟讀聖賢書,卻為何迷信會黨,以至多次受騙?孫文後來竟然加入會黨,甚至成為「洪棍」(秘密會社「元帥」的代號),為甚麼?

‧ 孫文身邊先後三位女性:盧慕貞、陳粹芬、宋慶齡,如何先後受到《聖經》原旨「忘我奉獻」的「侍人」精神的影響,對孫文的革命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孫文逝世前,對《聖經》和《易經》作出了怎樣的最後反思?並由此而對「兩經」的解釋作出哪些嶄新貢獻?


作者簡介:

黃宇和,1946年11月生於廣東省番禺縣。幼隨家人到香港定居。先後就讀於九龍牛頭角庇護十二小學、九龍華仁書院、香港大學。1968年赴英國牛津大學深造,1971年完成博士論文後留校。1974年起受聘到澳大利亞悉尼大學任教至今。1978年英國皇家歷史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2001年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遴選黃宇和為該院院士。

黃宇和曾當過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和香港大學亞洲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以及台灣政治大學客座教授。又先後在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聖約翰大學;中國的北大、清華、復旦、武漢、中山等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學術機構講學。

研究領域包括孫中山、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和近現代中國國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