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全集.科學技術畫卷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PublisherText')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ISBN:9620752953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Tips1Text') }}
{{ _getLangText('m_detailInformation_goodsActivityText') }}
{{ activityObj.name }}

{{_getLangText("m_detailIntroduction_goodsIntroductionText") }}

主要內容有:度量衡器與天文曆算;農業技術的發展;化學工業的成就,包括陶瓷、玻璃等器具的製作與使用;彩繪顏料的調製與使用,揭開敦煌壁畫變色之謎;書中還介紹了敦煌獨具特色的百工技藝,及環保與疾病診療等。通過這些,充分說明,敦煌壁畫對研究世界科技發展史的重要性。


內容特點:


(1) 囊括南北朝至元代,敦煌壁畫的科學圖像,為中國在世界科技史上的貢獻提供圖像證據。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以敦煌壁畫的蒸餾器、馬鐙、挽具等圖像,證明中國科技對世界的深遠影響。本書深入的闡述,引人入勝。


(2) 揭示經歷千餘年的敦煌壁畫何以仍然絢麗多彩,探討歷代畫師所用顏料的特點、種類,及來源,各時代壁畫彩繪特點,又研究壁畫變色原因,揭示敦煌壁畫變色之謎,為美術界及欣賞敦煌壁畫的觀眾提供重要的參考。


(3) 提供中外交通流史的重要科學訊息。古重視的天文曆法,敦煌保留了豐富的圖像,可見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兩大中西天文學體系的交流與融合。還通過研究五代敦煌繁簡兩種曆法,指出敦煌曆法有助為中國曆法的演進過程勾勒怎樣的輪廓,對宋至清代曆法的格局的影響。


(4) 本書從生產科技的角度,介紹了紡織、玻璃器製造等領域的相互影響與掀高。如玻璃器的壁畫,雖有大量玻璃器出土,但誰使用、使用場合,則敦煌壁畫更見軌跡,且與玻璃器大量傳入及視為奇珍的時代特徵完全吻合,是中西交流的活場面。


導言

敦煌是漢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時建立的河西四郡之一,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這一西北各遊牧部族生息馳騁的場所,中原王朝管理後,大興水利、發展農耕,敦煌的科學技術得到長足進步。絲綢之路的暢通﹐中西方商旅、外國使臣﹐以及眾多僧侶往來不絕,使敦煌成為中西貿易、文化交流的中轉站,敦煌得以吸收希臘、羅馬、波斯、小亞細亞以及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精華。隨著時間的推移,敦煌逐漸形成以中原文化為主體,與西域以至歐洲各民族文化互相滲透為特色的古代科學技術。


敦煌壁畫作為跨越千年、綿延不斷的歷史畫卷,不僅反映了中國千多年各民族文化和藝術的發展,也反映了中國及敦煌地區科學技術的進步。敦煌壁畫的內容﹐都是宣傳佛教思想的,然而它們畢竟是當時藝術匠師所繪製的,當匠師們描繪佛的世界時,不管採用怎樣的虛構或誇張手法﹐最終總是要根據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以當時的社會現實為依據;總是在直接或間接地反映著社會現實,使抽象的佛教經典在具像的壁畫創作過程中,打上時代和民族的烙印。正是在這創作中,科技和生產的內容在壁畫中得以凸顯。如果僅僅把敦煌壁畫當作古代藝術的寶貴遺產,是非常不全面的,敦煌壁畫的存在,已遠遠超出藝術遺產的範疇,還具有科學技術史的重要研究價值,堪稱古代科技畫廊。


敦煌壁畫包含以下科學技術與生產內容﹕(一)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度量衡器和天文曆算的形象。北涼至元代壁畫中不同型制的天平和提繫桿秤是考察衡量器發展史的極好材料;壁畫中有不少日天、月天與諸星等天文圖像﹐特別是第61窟、五個廟石窟第1窟中的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是天文學的珍貴資料;榆林窟第35窟熾盛光佛中的天象圖以兩宮代表十二宮的形式在同類題材中是獨創。(二)80多幅“農作圖”反映了魏晉南北朝至元代近千年的農業生產情況﹐描繪出農業生產從種到收的十多種生產活動;壁畫有20多種農業工具,有些彌足珍貴,如盛唐第445窟的曲轅犁、五代第454窟的播種三腳耬等;榆林窟第3窟西夏千手觀音經變中的釀酒裝置﹐據考証為燒酒蒸餾裝置,它們都反映著各個時代生產技術的進步。(三)敦煌壁畫所繪大量的陶瓷、玻璃、琉璃器物等,反映出當時對化學工藝的熟練掌握。在金屬冶煉方面,西夏時出現了用木風箱鼓風熔冶的壁畫,表明中國使用風箱冶煉比歐洲至少早五六百年。(四)敦煌還是一座顏料標本寶庫,保存著北涼至元、清等10餘個朝代一千多年間的大量彩繪藝術顏料,反映了中國古代礦物應用、顏料化學及冶煉技術的高度發展,是研究中國乃至世界古代顏料的重要資料。而對敦煌顏料科學的研究,也一直是敦煌學、科技史、文物考古、美術等多學科學者關注的焦點。(五)敦煌的百工技藝充分體現了敦煌的地方特色,壁畫中的紡車、織機和絲綢、棉、麻、毛織品等,不僅顯示出古代紡織技藝的高超,也反映了絲綢之路上絲綢貿易的繁榮。(六)在100多個洞窟中還有大量環境保護、衛生保健、疾病診治等方面的形象資料,其中唐代壁畫的揩齒、刷牙圖是中國最古的口腔衛生方面的繪畫。


毫無疑問,數量浩繁、規模巨大、精美卓絕的敦煌壁畫、塑像,加上在莫高窟發現的50000多卷文獻,展現著從公元4世紀至14世紀1000多年生動的社會場景,鑄成一部包羅萬象的“大百科全書”,而其中的科學技術部分更是內容豐富、價值珍貴。這一切為科學技術史的研究,包括對各民族科學技術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圖像及文化典籍資料,實是“牆壁上的博物館”。本卷所擷取的,僅僅是這龐大“博物館”當中的鳳毛麟角而已。